看完電影回到家洗完澡了,

我的心裡還不有一種鬱悶的感覺!

說不上什麼感受,

想了很久才發現,

是為了女主角的命運感到悲哀.

《哥雅畫作下的女孩》電影中,

在畫家哥雅的人生上鋪陳並不仔細,

或許片名也有誤導觀眾的嫌疑,

但我認為如果它是一部藉由畫家的故事的角度,

來看西班牙宗教與革命歷史的電影會更好。

看完我不得不佩服,

編導在偏離哥雅人生主軸的同時,卻能恰好利用「畫作」貫穿「電影」的用心。



故事在敘述當時的西班牙仍有宗教審判所,

為維護天主教的正統性,由於以極端又殘暴的手段對待異教徒(例如:神訓、火刑),

因此一直飽受外界抨擊,直到19世紀初期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後才取消宗教審判所,

但根據統計從1483年至1820年期間共有38萬人被裁定成異端,被火刑處死的人達10萬。

故事中,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,

導演厲害的地方,

不讓觀眾知道上了異端裁判所的神父羅倫佐的「答案」?

究竟是否懺悔? 或如何懺悔?

彷彿也已經不是羅倫佐生命最中的答案。

故事直接將他送上了絞刑台,而在行刑的那一刻,

羅倫佐的眼神配合劇中,

lines(娜塔莉波曼飾)高舉嬰兒的歡呼,二者形成極大的諷刺。



而娜塔莉波曼真的昰closer之後,

在這部電影中又讓我眼睛一亮的表演.

他演繹兩個角色,

劇中女主角lines及不知道親身父母是誰的妓女女兒!

令我訝異的事那被囚禁十五年出來的母親.

臉上畫的醜妝,嘴巴歪一邊,瀕臨精神崩貴的母親...

演的真的沒話說



可能是為了與哥雅畫作中的「自己」做對照(哥雅經常「隱身」在自己的作品中),

因此在許多重要時刻哥雅感覺被邊緣化(或說成為單純的旁觀者),

在歷史上,哥雅他是ㄧ個是相當特別的宮廷畫家,

甚至許多作品中,即便是他的畫亦被認為帶有極大的批判性。

哥雅看見宮廷畫家的悲哀性,

當時的宮廷畫家大多腐敗、虛偽,

我想他已看穿這種人物的醜陋與悲哀,

所以哥雅筆下的故事與人物經常蘊含著諷刺。
也或許是這樣,
才會由這位宮廷畫家出發,
進入當時時代背景,發展出這樣的故事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vonneh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